广州首条有轨电车线路今日通车

2014-12-31

  2014年的尾班车搭载了一位特殊的“乘客”——广州有轨电车的头班车。12月31日上午9点,随着一声响亮的鸣笛,海珠有轨电车实验段第一班车在广州塔站缓缓驶出。自此,有轨电车作为第三套交通系统,正式加入了广州公交系统的行列。



  为了表达对市民支持有轨电车建设的感谢,在当天的头班车上,有轨电车邀请了100名有轨电车研发、设计、建设者以及市民代表率先试乘。广州市长陈建华9时进入有轨电车车头,正式鸣笛,之后有轨电车开走。当天10时,海珠有轨电车试验段正式开通试乘,试乘期间13分钟一趟车,初期琶醍要飞站,运营服务时间9点至17点,票价2元。全长7.7公里的海珠有轨电车试验段,全线设11座车站,有17个交叉路口,其中有三个交叉路口与社会车辆混合路权,14个交叉路口为行人过街路口,请过往市民注意交通信号,有轨电车路权优先。




  据了解,出于系统设备磨合考虑,试验段分开通试乘和试运营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14年12月31日至2015年2月11日,为开通试乘期,行车间隔13分钟,运营服务时间9时至17时,各站首末班车时间请乘客留意车站告示,期间各车站发售2元一张的“试乘纪念券”,乘客根据纪念券票面印章的日期,当天可多次试乘;第二阶段从2015年2月12日起,试验段将根据有关规定程序和运营条件,逐步转入全线试运营期,并逐步延长运营服务时间和压缩行车间隔,在该阶段,乘客可正常使用羊城通或购买单程票。




  今天在海珠区万胜围站,很多市民排队等待有轨电车正式开通。一位姓冼的阿伯早上6时就从芳村出发,坐公交转地铁来到万胜围,准备饮有轨电车“头啖汤”。有轨电车公司指出,有轨电车作为广州公共交通的新工具,需要大家支持。同时,试乘期间设备设施处于磨合期,请市民予以配合。为了使车站与周边环境有效融合,已针对不同区域的景观要求设计了多套方案,现阶段采用绿化和外立面装饰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日后会根据市民体验感觉的调查结果逐步优化。此外,还将联动海珠区相关部门,进一步结合沿线广场、公园等景观,对行人通道和其他设施进行改善。有轨电车公司表示,欢迎媒体和广大市民提出建议,会虚心聆听并予以改进。


外观:包容优雅显芳姿  木棉点缀寓意深




  储能式有轨电车一方面承担着绿色公共交通工具的功能,同时也是展现城市特色的一道移动风景线。


  有轨电车公司相关人员介绍说,在进行这套方案的造型时,我们着重要表现包容、优雅、怡然自得的姿态,借鉴汉字“广”的线条,勾勒出前窗纵深方向的轮廓,下部裙板的造型结合了防撞击的安全距离要求,向前方突出部分车钩外饰板。整个造型方案线条流畅,形态饱满,体现了广州的人文特征。


  素有花城之称,拥有众多亚热带花卉的广州以英雄木棉为市花,寓意深远。在岭南画派的代表作品中常见木棉酣畅热烈,鲜艳明丽的身姿。


  结合广州天气,车身图案采用耐用贴膜,在保证视觉效果的同时,可配合不同时期的主题方便对车身图案进行更换。


  不仅是车辆外观,内装设计也颇有讲究,据介绍,内装秉承现代、安全、舒适、无障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以乘客为设计出发点,处处关心乘客的感受。车内顶板的净高达到2288mm,车门入口净高也超过2050mm,营造宽敞舒适的空间。
整体颜色以白色为主,蓝色座椅点缀,协调、明快、柔和,富有现代气息;而每个车门入口处还特意设置了“与众不同”的橙色爱心座椅,方便有需要的乘客,全车共有10个爱心座椅。


  此外,每列车在中间两节车内各设置了一个残疾人轮椅区域,方便轮椅的放置。同时在区域安装了折叠座椅,既不占用空间,也可在有需要的时候提供座位。


  座椅设计符合人体曲线,确保了乘坐的舒适性;从人机尺寸为设计依据布置的扶手杆、拉环,给站立的乘客带来了便利。


三动一拖四模块,最高载客368




  广州海珠线项目列车采用三动一拖的四模块编组,车辆长度约36.5米,最大载客能力368人。车体选用轻量化的不锈钢材料,总重约55吨,列车最高运行速度70km/h,通过最大坡度60‰,最小通过曲线半径25米。其站内最大充电时间30秒,一次充电后能连续行驶4公里。



  目前,应用于有轨电车的超级电容单体已经采用了世界最大的7500F,并配置有完善的能源管理系统,精确控制超级电容每一度电的使用。车辆充满电后可最远可运行4公里,即使某个车站的充电装置故障,也可运行至下一站充电。另外,海珠有轨电车试验段还配备有移动式充电车,当车站的充电装置故障,可将移动充电车开至故障车站对列车进行充电,保证列车的运行,降低故障对运营的影响。很快9500F单体的超级电容也将开始使用。


  车辆运行中,超级电容供给牵引时所需能量,吸收制动时产生的再生能量,能量回收效率达85%以上,可实现能量的高效、循环利用。


  供电方面,在各个车站设置地面充电装置为有轨电车充电。当列车抵达车站后,无需司机操作即可通过设置在车站的地面充电装置自动完成充电。基于恒流、限压的快速充电特性,站内最大充电时间仅需30秒。而一般正常运行时,每个站的实际充电时间仅需十几秒。


  因车辆运行时采用车载超级电容供电,每个站之间无架空接触网,不影响城市景观。储能式无接触网方案的车辆与供电相互独立,工程的可实施性较好,未来还可通过更换更大容量的储能元件提升车辆性能,运营的效能改善空间较大。





  1927年,广州市政府提出兴建有轨电车计划;


  2014年,广州首条有轨电车海珠试验段通车;


  如今历时八十多年的起伏,最终圆了有轨电车通车的梦。广州有轨电车用最前沿的科技与最具人文关怀的理念,打造了一条便利有趣的观光路线。这不仅仅是为了一次便捷的搭乘,这是时代中的一线光芒,是世间的一点亲近,即将开启广州交通领域的新篇章。


分享到

我要评论猫友评论

推荐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