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在中国汽车市场能看到怎样的改变?尽管这个问题的答案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改变绝对是革命性的。
十年是一个什么概念?十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从500万辆提升到了2300万辆以上;十年,丰田用这样的时间达成了混动车型销量的第一个100万辆,如今,丰田一年就能卖出100万辆以上的混动车型;十年,中国从“买B级车都是梦想”到了如今的全球豪华车第一大市场。
近日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由中国工程院150多名专家历经一年半论证、再由国家有关部委花了一年多时间拟定出炉,规划的时间点从2025年一直到建国100周年之际。从其中与汽车相关的内容中可以看出,新能源车已经成为了绝对的发展主导。根据规划的具体内容,猫酱不禁YY起了未来的中国车市变革。
1. 摇号名额80%为新能源车
“这些车企投入如此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来研发新能源车,有必要吗?”类似这样的疑问,以后再也不会出现了。因为《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已经明确了大力发展新能源车的主方向。
根据规划,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70%以上;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而300万辆已经相当于去年全球电动车汽车销量的10倍了。
如果在摇号政策还会继续实行的前提下,那么有可能新能源车的名额比例要占到70%-80%,而且,还肯定不会是“逢摇必中”,而是也会和如今的传统车一样只有极小的中签率。相反的,传统汽油车可能反倒不需要摇号了,因为购买门槛增加,售后服务便利性减少,汽油车未必就是第一选择了。
看到这里,肯定许多人也会觉得“怎么可能”!因为之前国家提出的2015年达到50万辆的新能源销售目标也没能如期实现,80%的市场份额更像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丰田当年研发混动车型时也曾饱受质疑,他们用了十年将混动车型销量首次达到100万辆,之后又用了27个月达到第二个100万,丰田混动车的年销量达到了130万辆。所以,其实也没什么不可能。
2. 真正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内容,国家将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已不被列入其中。如此看来,未来的大趋势终究还是着重发展电池、电控、电机这些关键产业,而且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碳排放,那么已经开始研究电池技术的车企在政策发布后,必定会更加地卖力,而还未涉足的企业,肯定也会摩拳擦掌。然而目前,除了比亚迪之外,国内车企的技术基本都是来自海外,或者用注资手段将国外技术变成自己的。在2025规划发布后,这一状况必将发生改变。在新能源车成为主流的情况下,各类新能源车的衍生产业及公司也将出现,不仅形成了竞争的升级,还会促进科技的进步。如果真能使中国自己的新能源车技术站在世界前列,那么中国品牌在国内肯定会占据原本的合资及海外品牌的相当一部分份额,而且也不害怕在十年后还是落后于丰田的FCV等其他国家的新能源技术了。
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要搭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加强优势技术的共享应用以及通用技术与部件的联合批量供应。另外,在技术研发的方向上,规划也给出了明确导向——“研发一体化纯电动平台。开发高集成度的电动一体化底盘产品技术,高度集成电池系统、高效高集成电驱动总成、主动悬架系统、线控转向/制动系统、集成控制系统,实现整车操纵稳定性、电池组安全防护、底盘系统的轻量化的研究应用……下一代锂离子电动力电池和新体系动力电池,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电驱动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
3. 每辆车都是智能联网终端
在《中国制造2025》中,除了新能源的普及化方向外,有关互联网化和智能化的内容自然是少不了。规划指出,要逐步实现车辆信息化、智能化。到2020年,实现车-车、车-设施之间信息化;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实现区域试点。
所谓的“智能网联汽车”,就是要建立基于大数据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和生产配套体系,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突破环境感知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信息支撑平台与协同通信技术、智能决策及智能线控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辆集成技术、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技术等关键技术。总之就是,咱们在电影中和CES中看到的各类技术,有可能到时就都成真了,什么“未来,已至”之类的口号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为何猫酱一直都没有提到十年后会出现大量的充电桩呢?那是因为,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充电过程和设备必然会大大简化,上门充电、无线充电、远程充电、甚至便携式充电宝充电,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吧!
我要评论猫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