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全国卷)作文题
这两个孩子长大以后,谁更幸福?
可能都不幸福。他们身上有熟悉的影子吗?
你有,我有,大家都有。
我们从小到大受的教育,无非就是进步受表扬,退步受批评,即便你是原地踏步,也会被人说你不进则退。
可怕的是慢慢长大以后,很多人依旧习惯这种被打分的人生。
看着别人的脸色来行为处事,把评分权交给别人,把自己逼得晕头转向。
这种人会惊讶,别人为何不给我评高分。
“我如此努力的工作,领导竟然不升我职位?”
“我为家里付出这么多,你却从来不感恩?”
.....
这种人还会害怕,没完成一件事儿,就惶惶不可终日。
像童年考砸后全世界都崩塌了,等待他的是熟悉的耳光。
这种人沉溺于打分的快感和痛感之中,
总渴望成功,渴望高分,渴望他人的认可。
太过在意他人,就像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的海豚。
不断发射超声波寻找目标,
无论反馈回来的是小鱼或大鲨鱼,
有反馈总是令他安心。
有大量求打分的人,自然少不了那些乐于帮打分的人。
家长给孩子打分,
领导给下属打分,
机构帮企业打分。
这些人似乎天生就是他人的“导师”对着别人的人生指指点点。
即便是孩子的父母,给予了孩子的生命,但也无权为他今后的人生打分。
一位中国车企的高层就曾跟我说,他最讨厌帮它企业打分的人,企业的盈亏由自身产品和市场决定,跟打分的人有何关系?
分数是不是真的这么重要?其实老祖宗早已明白这个道理,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既然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教“十有八九”时的心态和应对能力?
十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极其重要;
十之八九的挫折,也被放大到无以复加。
再回头看中国历史,包括世界历史,想想看,失败很可怕吗?
有无数的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失败,而不是因为成功,譬如屈原、文天祥和戴安澜。
相反一些看似成功的人,最后却无比的失败。譬如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
我们之所以认为亨利·福特成功,是因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他的生产方式使汽车成为一种大众产品,拉开了世界汽车工业革命的序幕。
却很少人知道埃兹尔是亨利·福特唯一的儿子,福特花费了几乎全部心血来培养他。
但福特一方面深爱儿子,对他才华引以为豪,希望他继承家业;另一方面却对他的懦弱性格很不满,总是想刻意打击锤炼。
最终,强烈的占有欲和控制欲,把儿子逼上了绝路,英年早逝。福特在缔造自己接班人的运动中,以悲剧收场,众叛亲离。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有一记者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
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这句话很正常,但是他的下一句话让我格外感动。
“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很缺乏的一种教育。我们从小到大受的教育,什么时候学习过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我记住了这句话。一方面,它让我更加明白,比赛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此时的我们。
是的,你可以选择给我打多少分,给我笑脸或打脸。
这是你的选择,我也管不了,我只选择,相信自己内心的直觉。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我要评论猫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