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丨有必要避讳名爵ZS 1.5L的变速箱么?

2017-03-22

参加活动之前,上汽方面有两个不同的声音,一方面是纠结于4AT变速箱是不是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而另一方面,他们也确实在动力总成上研发的投入颇大——一台功率扭矩均不扎眼的1.5L多点电喷自然吸气发动机及整套动力总成的正向自主研发,花了上汽22亿元人民币。


或许这种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在消费者的眼里是完全的浪费,或许一部三菱换牌套壳调整功率or逆向研发1NZ的1.5T发动机也可以卖到一个月8万台,何必去费力不讨好的研发自己的发动机呢?但对于上汽名爵,乃至上汽乘用车而言,大价钱研发完全自主的动力总成,是一个企业正向研发汽车最核心技术的最高目标。继SSA模块化底盘架构后,上汽再一次的攻破了外企在高效内燃机上的技术壁垒。拿到了完全属于中国的发动机总成技术,在这个技术前提下,上汽或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排量,进气方式,增压与否,完成了一次动力总成变革的铺垫。所以对上汽来说,这个投入是无可厚非的。


1.5L版本的名爵ZS在外观上和1.0T版本差别不大,颜值作为ZS的最大卖点,主要通过大面积的编织中网和凌厉的大灯实现,猫哥试驾的为1.5L自动挡顶配车型,搭载了内置的日行灯,卤素透镜远近光灯,以及转向辅助照明功能,可以在方向盘转动幅度较大,以及打转向灯的时候点亮雾灯来实现辅助照明的功能。


回到变速箱的问题上,很多人疑惑,为什么自主品牌车型偏爱双离合变速箱而非更加实用的自动变速箱,这其实主要归结于日德企业对横置自动变速箱的技术封锁,所以研发一款趋近于手动变速箱换挡逻辑的双离合变速箱成本要远远低于一台可靠的自动变速箱,出于成本和发展进程的考虑,上汽并没有着急着手自动变速箱的上马,而是在名爵ZS 16T上先使用了双离合变速箱,而对于1.5L的名爵ZS,出于成本和发动机输出的考虑,成熟的第三代爱信4AT成为了上汽的选择。


内饰方面,虽然较少的应用真皮材质,但车内的大部分饰板都经过了仿皮具的缝线和纹路处理,且也大面积的采用了成本较高,手感较好的搪塑材质。运动式的方向盘,以及仿碳纤维材质的中控台都表明了这是一部用来吸引年轻人目光的车型。上汽和阿里巴巴合作的YunOS也出现在了名爵ZS身上,可以通过在主驾驶说出指令“你好,斑马”来实现一定程度的人机交互,如天窗,开关空调,导航等。


回到车辆本身,今天试驾的名爵ZS搭载了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匹配一部来自爱信的第三代4AT手自一体变速箱。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88kW,峰值扭矩为152N.m,这样的数据在目前的主流1.5L自然吸气发动机中都并不显眼。但上汽也说出了根本的原因,想把一台自然吸气发动机功率做的再大些并不难,但如果均衡燃油经济性以及可靠性的话,猫哥认为这样的动力应该算是“刚好”,内置了阿特金森循环的优点自然是燃油经济性的大大提高,但缺点也同样明显,在低转速区间的动力并不那么优秀,这大概也是上汽为其匹配了4AT变速箱的原因之一。


在实测的环节中,1.5L版本的名爵ZS在70km/h的时速下转速约为1700rpm,而80km/h已经达到2100rpm,故猫哥推测ZS的最佳经济时速应该再70-80km/h左右。在160km的试驾线路中,猫哥以80km/h的时速巡航,结束后加油跳枪得到的油耗约为5.5L/100km,这也侧面证明了这套动力总成确实在燃油经济性上可圈可点。不过在极速的体验中,猫哥明显感觉到在超过130km/h时速后,名爵ZS的动力就已经开始衰减,这也是宽齿比变速箱和小排量发动机无法避免的障碍。


综上所述,一台车的好坏并不能完全的用变速箱档位和发动机排量来衡量,关键是在同样的价格下到底对零配件有哪些取舍,很显然名爵ZS做了个聪明的选择,将在这个动力输出水平上,对车辆整体行驶质感提升不大的6AT舍弃,将成本控制直接体现在车价上,再在车机系统以及降噪,隔音方面的水平提升,打造名爵ZS这样一台优质小车,或许正是上汽的初衷。

分享到

相关车型

名爵ZS

指导价: 7.38-11.58万

我要评论猫友评论

推荐阅读

分享到